Skip to main content
 

(PCC)中国城市研究中心-海外行思系列

   作者:田双,

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院长(兼综合所所长),长期从事建筑及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已完成数十项工程设计;2019年1月至今,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作访问学者。124053906@qq.com


2018年,笔者有幸成功申请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下称UNC)的访问学者,2019年1月9日晚上11:30,航班准时降落在北卡州罗利(Durham)机场,出得机场大厅,刘同学的车已在外等候。

1  第一印象:除了树还是树

大约几分钟,车便驶入40号高速公路,虽然是晚上,借着行车灯依稀可见路侧的景物,目之所及都是茂密的森林。在我的认知里,高速公路在无人的山里也属正常,我这就算“进山”了吧。再过不到20分钟,车辆驶出高速进入86号主路,没有收费站,除了比高速路多了中央分隔带和红绿灯,主公路与高速路没有太大的区别。86号路两侧仍然是茂密的森林,在主路上开了几分钟,便进了小区道路(社区A),没有围墙,没有保安亭,四周仍然是高大的树木(图1),车在两排二层公寓尽端的停车场停下,我在国内提前租好的宿舍就位于停车场一侧的二楼。借着路灯,我看见两栋楼之间的场地没有水泥硬化,而是长着绿色小草。沿着露天宽敞的木楼梯上到二楼,就是我在北卡的新家。一路到家所见的一切都与国内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我想,这是不是距离城区很远的郊区?与刘同学感谢送别,由于还是冬天,外面比较冷,室内条件不错,有中央空调。已是夜深人静,赶紧简单收拾一下睡觉。

 

图1 社区道路及绿化

 

2  身处丛林?

第二天起来仔细观察了一下周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的天,周边除了几排房子和停车场,全是茂密的树林(图2)。这种密密麻麻的树林,我是没怎么见过的。我从小在大山里长大,但是这么成片的高大树林,几乎没有见过。我的潜意识里,这样的树林应该定义为原始森林,但在此时此地,显然不能这么定义,因为这里是人居住的地方。我得慢慢观察。那么我的疑问来了,这树林里有没有野生动物?我住这里是否安全?但是看见小区几个停车场停满了各种小汽车(图3),我想至少不会有特别危险的动物。

 

图2 我的公寓周边

 

图3 小区停车场

 

接下来需要去UNC办理入学手续,以及着手考驾照。在去学校及驾照考试的路两侧仍然是茂密的森林,学校里也到处是高大的树木(图4)。第二天晚上,搭邻居李博士的车去购物中心买食物及各种生活用品,又走了刚来那天晚上走过的40号高速公路,不同的是,这次天没黑,看得真真切切,高速路两边的确是茂密的树林。那密不透风的感觉,让我更加坚信自己是住在森林之中,也产生了这里是否有各种野生动物,以及它们会不会攻击人的疑虑。若大的沃尔玛购物中心、黎明购物中心、哈里斯蒂特(Harris Teeter)购物中心,周边都是茂密的树林,貌似整个教堂山市都处于森林的覆盖包围之中。

 

图4 UNC校园一角

 

3  “探险”

我有饭后走路锻炼身体的习惯,两天不走就会闷得慌,到了美国也得走不是?

吃完晚饭我就沿着86号公路走开了,也不能光走主路啊,对,得转转小路。这条小公路,其实是另一社区B的小区道路,路的两侧是一栋栋的house,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美国中产阶级理想住所吧。可是走一小段就到了尽端。小路的尽端与一土堤坝相接,哈,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上堤坝,一面小湖(后来知道叫作埃伦湖[Ellen Lake])呈现在我眼前。湖面平静,犹如明镜,湖中倒映着湖边茂密的森林以及湛蓝的天空和白云(图5),我站在湖边,有点发呆的感觉,完全被这美景迷住。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这种景象一般只会出现在电影镜头里。穿过这段约400米长的土堤坝,又一条小公路宛转出现在我眼前(图6)。小公路的两侧,也是一座座间隔颇大的houses——这其实是另一个社区C。土堤坝的宽度完全可以通车,让社区C与社区B连通,但事实上这里是不通的,并且有车辆禁入的标识和物理阻隔。

 

图5 埃伦湖

 

图6 社区C

 

由于这次散步的发现,特别是小湖的吸引,以后基本上每天我都会晚饭后走一圈,既锻炼身体,又看了美景,还享受大自然清新的空气。走多了,对地理方位和环境就熟悉啦。我发现社会A与社区B是相邻关系,B在A的北侧(图7),中间如果加一条步行道,分分钟串通,但实际上既没有路,也没有人穿树林走捷径,A与B之间被道路和自然的森林分隔开来。

 

图7 社区关系图 资料来源:作者基于谷歌地图绘制

 

有一天朋友曾教授到我家作客,我问她住哪里,她说她住的离城区比较远,并说我这里是downtown(市中心),我才意识到我不是住在荒郊森林。

某天晚饭后,我决定反方向走走,于是沿86号主公路(图8)走了一小段转进小公路,进入另外一个社区D(在A的南侧)。先是经过一座教堂,美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几乎每隔几个社区就会有座教堂。社区D是以公寓为主的社区,整体外观比较新,环境也不错,穿过社区D进入另一条主公路,再向北可以到达社区C。社区D与我住的社区A也是相邻的关系,中间有一条小溪,小溪两岸照样是茂盛的森林。由于社区没有围墙,均是树木植被等自然分隔,我发现林中有一条若隐若现的步道,就想沿着“捷径”回家。可是真当我走上“捷径”的时候,发现还是比较困难:树枝的阻挡、地上的落叶、小溪中的跳石,所以你会发现,这种自然的围篱(图9)还是很有效果,极少有人会从此穿过,我这个“外国人”是好奇心使然,现在是冬季,要是春夏秋季借我两个胆我也不敢尝试(有蛇和毛毛虫)。

 

图8 86号公路

 

图9 社区A、D间的树林

 

4  社区、商场,还有学校

读到这里,估计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教堂山的居住区之间是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的社区之间采用的全是树林植物分隔,小区也没有保安巡逻。这里的房屋约80%都是2~3层的公寓和1~2层楼的独栋住宅,平均容积率约0.3~0.5,建筑密度约15%,除了停车场和道路,其他空地全部种树绿化(而不是硬化),所以整个社区的绿化率特别高,绿化效果非常好。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据统计每个家庭平均拥有1.8辆汽车,离开车几乎是寸步难行。购物中心大都在市郊,每周购物是美国家庭的必修课,至少得采购食物。购物中心一般包括大型超市、餐饮、汽配汽修、药店、大型停车场等功能区,建筑多为1~2层。在这些功能区里,停车场显得极为重要(图10):首先要保证足够的车位,另外停车场里最好的车位是留给残疾人的,有专门的标识,普通人不得占用,否则违法。购物中心的功能基本上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每个购物中心的服务半径约为5英里(约8公里),15分钟车程以内。购物中心的选址一般在郊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城市主干道一侧,或主干道交叉口附近,这有利于交通出行及快速交通疏散,减少交通拥堵。绿化同样也是购物中心的亮点,四周全被高大的乔木树林包围,绿林成荫。

 

图10 教堂山哈里斯蒂特购物中心及停车场

 

在学校建筑方面,相对我国而言,美国算是地广人稀,无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人数都不是很多,校园规模都不大。在国内我们设计1000~2000人规模的中学很常见,而美国的学校能有300~500人就算是比较大的规模了,所以教堂山市的中小学校园相对而言都小巧精致,校园周边环境优美。由于学生上学都是家长开车或由校车送接,所以中小学校选址也是在比较开阔的区域,学校周边居民很少(图11)。

 

图11 教堂山史密斯米顿中学(Smith Midden School)

 

5  优美环境从何而来?

优美的环境,与其说是来源于好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不如说是好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执行,教堂山Homestead Park是一个公共的公园,我初次探访时,就被这里茂盛的森林以及嵌入山地中的两个碧绿足球场所吸引,后来这里成了我饭后散步的目的地。这是一片起伏的山地,山脚靠近86号公路,说这里是一个运动公园可能更贴切。沿公路纵向为两片高低落差约3米的足球场,再向高处分别是一个儿童乐园、两片并列的棒球场、一片篮球场(其两侧分别是室内游泳中心[Homestead Aquatic Center]和一个室外训狗场),公园最高处是一个很大的绿荫停车场(图12)。整个公园内不能开车,主要的人行道由混凝土硬化,约1.5米宽,其他空间全部是绿化和自然的土壤、天然的草皮。不需要过多的人工修饰,大自然给整个公园穿上了一层最美的绿色的外衣。

 

图12 公园停车场

 

6  野生动物的“主人翁意识”从何而来?

这里有成群结对的野生动物,最常见的是北卡鹿(图13)、小松鼠、野鸭(图14)等,据说还有鳄鱼。北卡鹿无拘无束大摇大摆地在房前屋后走来走去,小松鼠在树林里上蹿下跳地搬松果,野鸭在湖边的堤坝上挺胸抬头,你从它们面前经过都会不好意思,怕打扰了它们的生活。是的,这里没有人会伤害野生动物,伤害野生动物是违法的。据说多年前,有两个留学生在某大学附近逮了两只野鸭吃了,最后的结果是被勒令退学。违法的代价巨大,所以这里的野生动物不怕人,它们也是这里的主人之一。

 

图13 房前野生北卡鹿

 

图14 湖边野鸭

 

7  与自然为友,还是“征服”自然?

教堂山是一座山城,这里的公路、房屋和公共停车场等都充分顺应自然,遵从自然地形进行规划设计。建筑依山而筑,与山体融合,几乎没有炸平山头的做法;高速公路也是顺山而建,穿梭其中,道路两侧绿树成荫;同一小区内并不统一标高,也不会刻意追求规划上所谓的形态,怎么符合地形就结合实际规划布置,所以经常会看到主路边有的房屋室外地面比公路高几米,有的比公路低几米,不会刻意挖填场地与道路取平。有时候你会觉得这些建筑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行文至此,我初到教堂山的错觉和疑惑解除了。教堂山的城市建设尊重自然、拥抱自然、维护自然。小区、道路、购物中心、学校等建筑完全融入自然,大量绿化、植树造林又美化了自然,以至于你有时候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城,二者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山城之恋的美丽画卷。

从南北战争结束至今,美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也经历了从污染破坏到注重环境保护的过程,例如美国早期的河道治理采用混凝土沟渠化,对环境产生极大破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位于加州的洛杉矶河,这条被钢筋混凝土硬化了近100公里的河流如果要修复为自然绿色生态的河流,据专家估计,可能要上百年的时间[1]。在这些年里,美国逐步积累了一些很好的城市规划建设理论和经验,尊重自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经历了近40年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暴露出来的问题:城市的大量地面采用混凝土或其他硬质铺装,没有充分考虑大地呼吸、雨水渗透和植被生长的需要,造成的结果是“一场暴雨,城市看海”。更有甚者,在近20年的楼市爆发期,土地无疑成了最优资产,我们痛心地看到,不少城市大量的天然湖泊被填埋造地用来盖房子。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不尊重自然,就会被自然惩罚。因为失去了湖泊的调节,城市在夏天高烧不退,暴雨水患成灾,居民苦不堪言。一些山区的城镇建设甚至不切实际地照搬平原地区的设计,笔直的“景观大道、城市主轴、地标建筑”等背离山区地形地貌特征的设计方案大行其道,处处是不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要实现这种缺乏与自然融合的规划设计方案,其结果只能挖山,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山区里一个个山头被削平。曾听说一则笑话:某领导飞越某山区,看到下面到处是被削得裸露土石的山体,领导一惊,忙问秘书是不是此区域发生了大地震,秘书赶紧核实后报告说没有地震,是当地在搞城市建设。这虽为老百姓的笑谈,但也折射出某些山城建设中的问题。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全社会都意识到绿色生态家园的重要意义,相信未来中国城市建设在环境保护与协调方面会做得更好,也会借鉴更多有益的国际经验。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70%,教堂山市的城市建设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山地城市规划建设的参考样本,许多方面值得借鉴。

注:文中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参考文献
[1] 约翰·伦德·蔻耿, 菲利普·恩奎斯特, 理查德·若帕波特. 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M]. 赵瑾, 俞海星, 蒋璐, 等,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 119.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