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CC)中国城市研究中心-海外行思系列

作者:姜霞,博士,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北卡罗来纳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jiangmelissa2008@sina.com

在北卡罗来纳大学访学近半年来,笔者游历了几个美国著名城市,如纽约、波士顿、华盛顿、奥兰多、迈阿密等。行走在这些由钢筋水泥打造的现代化城市中,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林荫大道、大面积的公共绿地以及碧水环绕、绿树环抱的公园。这些城市的绿化虽不算特别精致,但自然、大气、贴近普通百姓,其优美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和谐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片大片的绿色空间让城市变得灵动别致,优雅迷人(图1,图2)。每每看到美国城市的青山绿树和碧水蓝天,我都会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游览之余,总会深深反思国内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思索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当前我国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阶段,截至2016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57.3%,预计到2050年可能突破70%。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资源、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走进绿色、拥抱森林,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城市,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潮流,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图1 奥兰多伊奥拉湖 资料来源:作者拍摄

 

图2 波士顿市区 资料来源:作者拍摄

 

经历了三百年高速的工业文明发展阶段后,全球气候及自然资源发生急剧变化,人类生存和居住环境及社会经济系统正面临着严峻威胁和挑战。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矛盾逐渐突出,人们开始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并从多角度、多视点、深层次重新思考和认识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有机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和“绿色城市”等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应运而生。从早期的城市公园运动,到田园城市与卫星城市建设,到城市美化运动,再到基于有机疏散理论的城市建设,无不贯穿着绿色空间思维和绿色发展理念。2005年,来自世界各国50多个城市的市长在美国旧金山市签署了《城市环境协定——绿色城市宣言》,绿色城市运动随之在全球各地蓬勃兴起。

绿色城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实践,是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纽约、芝加哥、伦敦、温哥华、首尔、名古屋、哥本哈根等全球大城市均把建设全球最绿城市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并先后提出绿色城市建设目标或行动计划(图3,图4)。作为城市发展的新生事物,目前理论界对“绿色城市”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然而总的来看,它是绿色经济在城市范畴内的延伸,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以能源、环境、交通、建筑、生产、消费为要素,以资源、环境、经济协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科学的环境管治而建设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交通便利的生产、生活集中地,是实现污染全部控制、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绿色城市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其表现形式多样,体现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各个层面,如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交通模式及城市经济与管理手段等,其内涵也十分丰富,涉及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总体来看,绿色城市不仅强调城市内部结构关系、城市与自然关系,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可见性绿化等外在的视觉形象,更强调城市中人与人的关系,注重开拓城市的绿色文明、绿色经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等丰富内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图3 世界著名绿色城市芝加哥

 

图4 世界十大绿色城市之一阿姆斯特丹

 

纵观国内外绿色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尽管理论界对绿色城市的概念尚未形成定论,但在绿色城市规划策略与方法上存在普遍认同的内容,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进行城区规划

首先是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控制城市无序蔓延。以美国波特兰为例,市政府在1979年通过的大都市区增长管理规划中明确划定了城市增长边界,规定所有的城市开发必须位于城市增长边界之内(周长200英里[约322km],容纳土地22.74万英亩[约920k㎡]),以满足20年内的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强调提高现有中心的居住密度,永久性保护城市增长边界以外的耕地、林地、风景区等乡村保留区,并规定每6年对城市增长边界进行回顾修改,以适应下一个20年人口和工作岗位对土地的需要[1](图5)。其次是在新老城区的建设中采用不同的规划理念。美国的许多城市在历史城区建设中尊重城市原有肌理,既重视历史城区的原貌维持,又关注城区居民的舒适感。有些城市古树参天,道路甚至为古树让道;有些城市不仅注重对历史建筑外观的维护,更注意对建筑本身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通过这些措施,充分保护了城市生态基底和人文环境,使城市在保留自身特色的情况下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城区的规划中,特别关注居民的交通出行和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为方便居民的日常出行,每个小区在规划时都做了精确的规划设计,新规划的居民区距离重要基础设施,如幼儿园、公交站、地铁站、文化娱乐中心不能太远,且保证商店、学校、文化、娱乐等设施的一应俱全。新城区的规划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重视居民的个性化需求,重视传统邻里关系的营造,科学合理地设计居民区的生态布局及各功能单位,保证建筑装饰设计的个性化,使小区更具人情味,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图5 波特兰大都会区的城市增长边界(2011年)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2]
2 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

在美国的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规划者会根据不同城市的土壤、地质、水文、地形及生态等条件,采取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科技手段进行科学的土地适宜性分析(Land Suitability Analysis),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资源总体进行分类,进而对土地使用进行合理决策。同时在对土地资源收益(Use Values)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做好土地开发时序评估,把握地块的开发时机,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与开发效率。对于开发条件成熟的土地,先行规划和开发;条件尚未成熟的有潜在价值的土地,则等条件具备了再开展规划。在绿色城市规划时,充分考虑土地的节约使用,以土地的纵向开发为主,注重城市土地功能的混合利用,引导土地利用模式低碳化,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节点处的土地利用强度。

3 注重城市的节能减排,降低城市碳排放

美国在城市建设中致力于太阳能、风能、热力、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实施社区能源规划,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洛杉矶在《市长绿色议程》中提出发展“清洁技术走廊”,利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广泛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降低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图6)。伦敦自2008年以来的环保新规定覆盖了家庭、企业、供电系统和交通4个领域,政府鼓励居民换用节能灯泡,改造全城1/4的供电系统,有效降低了居民的日常能耗。多伦多也鼓励居民采用LED照明系统取代传统灯泡和霓虹灯管,以节约用电,降低能耗。

 

图6 节能建筑最多的城市洛杉矶

 

4 鼓励环保交通

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城市慢行系统,降低小汽车出行率。波特兰一直注重建设相对平衡、有机衔接的都市区交通系统,除了以私人小汽车和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的区域交通,主城区内部的交通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构建连续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网络,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轻轨、巴士和自行车成为主城区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图7)。而阿姆斯特丹则在全市发展环保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在全市推行电动车普及计划,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图7 波特兰城市道路中的自行车“绿道”

 

5 推广节能环保建筑,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

美国居民的房子以木质居多,住宅在规划、建造使用、维修、改造和拆除的整个过程中,都追求建筑与大自然的有机融合。这样的木质房屋在美国随处可见,既不乏建筑的美感,也将建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作为国际知名的绿色城市,芝加哥的绿色屋顶项目享誉世界(图8)。为促进绿色屋顶的快速发展,芝加哥市在2005年推出了一项名为“绿色屋顶奖励津贴项目”的鼓励措施,协助整个芝加哥地区建立了20个绿色屋顶项目。在炎热的夏季,芝加哥多达700万平方英尺(约合65万㎡)的600多个绿色屋顶起到了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不但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还有效减少了建筑吸热量,降低了温度,达到了全方位的环保效果。

 

图8 芝加哥的“绿色屋顶”

 

6 加强城市生态保护,注重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

美国在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视对农地和自然生态的保护,并且充分体现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例如圣荷塞市的土地利用规划规定,所有建设项目必须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审查后才能取得建设许可证。审查首先看建设是否突破规划图上的5条绿线:城市增长边界、城市服务边界、山边绿带、农业保护区和海湾土地保护区。同时很多城市还坚持种植本土乔木和灌木,力求摒弃农药使用,加强和发挥绿地的生态与碳汇功能,大力推进城市绿道、城市绿楔和城市森林建设。芝加哥市区内有70多处公共绿地,其中沿密歇根密西根湖边有是宽500~1000米m、长约30km公里的巨型绿带。纽约在曼哈顿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还留出了个近5k㎡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园(图9)。巴黎在距离市中心10~30km的范围内实施环城绿带规划,包括凡尔赛森林、枫丹白露森林等胜地,通过林荫道将城市绿地联系起来,还制定了城市绿化的中短期发展规划,加大城区改造力度,维修古建筑和桥梁,大力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和森林的建设与维护,开辟了大量的城市绿化带,扩大了城市绿色空间,形成了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图10)。

 

图9 纽约中央公园 资料来源:作者拍摄

 

图10 巴黎市近郊的大片绿地和林荫道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自古以来,人们对青山绿树、碧水蓝天总是怀有一份独特的钟爱,在雾霾当道、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的中国,我们对森林环绕、绿草如茵城市的向往显得更加迫切。国外绿色城市之所以发展得如此成功,笔者觉得主要是这些城市在绿化建设上做到了“以民为本,生态优先”,把城市当成一个生命有机体来对待,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宜人的尺度构筑城市空间,强调邻里生活和与城市生活的融合,贴近民生,体现民意。而这种建设规划理念,正是中国许多城市在发展中所缺乏的。尽管国内已经开始了绿色城市、园林城市的实践,也不乏一些成功的典范,但是总体而言还存在许多问题。绿色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复合型人工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不是简单地在城市中栽栽花种种树,或是“见缝插绿”建一个公园、挖一条小溪、开辟一块绿地,更不是“千城一面,千园一面”,忽视了不同城市的地域特色。建设绿色城市,是人类对城市理想的重构,它将深刻影响城市规划的建设理念、空间布局形态和城市管理方式,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多比较多借鉴。我国在绿色城市建设中,非常有必要借鉴国外绿色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特别要借鉴他们“以民为本,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城市建设方面,从居民生活的安全、便捷和愉悦出发,大到大型设施和公共空间,小到居民住宅和生活配套,都深入细致地考虑居民的需要。在交通规划方面,我们完全可以采用“行人优先,公交优先,街道路网优先”的原则,从根本上完善城市道路功能,打造便捷交通和绿色交通体系,而不是一味地扩路、修路、增加道路面积,结果却陷入“马路越修越宽,交通堵塞依旧”的怪圈。绿化建设方面,在重视绿地规划的同时,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交通绿地及居住区绿地建设上,从城市风格、地域地貌与和文特色出发,大力整合生态系统,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更要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对于古村古镇、亭堂楼宇、寺庙宗祠等历史文化景观的维护和传承,可以借鉴某些国外城市的做法,在“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地保持建筑原貌的同时,注重历史景观周边环境的打造,力求人文的和谐统一,环境与建筑本身的相得益彰;同时根据地域环境和文化特色深挖其历史文脉,发挥其历史文化底蕴,利用文化馆、展示厅、棋社、民俗文化表演、影院等工具进行介绍和宣传,增加参观者和景观之间的互动,拉近参观者与景观之间的距离,使游览者在参观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使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活起来。在交通规划方面,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国外“行人优先,公交优先,街道路网优先”的方法,以城市道路功能完善为根本,打造便捷交通和绿色交通体系,而不是一味地扩路、修路、增加道路面积,结果却陷入“马路越修越宽,交通堵塞依旧”的怪圈。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是我们对绿色城市的美好向往,只有用心感悟不同地区山的形态、水的脉动,才能实现“开窗可见绿,出门可踏青”,让城市绿起来、靓起来、灵动起来!

注:文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  宿凤鸣. 交通与城市生长:美国波特兰的经验启示[J]. 综合运输, 2015(6).

[2]  魏德辉, 谌丽, 杨翌朝. 美国波特兰的宜居城市建设经验及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 2016, 31(5).

[3]  张梦, 李志红, 黄宝荣, 等. 绿色城市发展理念的产生、演变及其内涵特征辨析[J]. 生态经济, 2016(5).

[4]  耿磊. “绿色城市”目标下规划理念的变革[J]. 江淮论坛, 2009(3).

[5]  张荣华, 马妮. 美国绿色城市发展及其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6(3).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