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025年2月26日,一场跨越太平洋的学术对话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New East Building的Reading Room顺利举行。华中农业大学(HZAU)与UNC-Chapel Hill城乡与区域规划系的学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城乡环境与绿色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城市研究中心(PCC)主办,宋彦教授(UNC)与邵继中教授(HZAU)共同主持,吸引了众多学者、研究生及相关领域专家参与。

城乡环境的多尺度研究:从绿量评估到文化声景

会议伊始,邵继中教授代表华中农大团队,简要介绍了该校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并展示了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跨国合作经验,特别是与美国林肯大学的“3.5+2本硕贯通培养计划”。该计划通过跨国课程合作,构建起景观规划与生态技术的复合培养体系,为未来城乡规划人才提供了更加立体化的国际视角。

随后章莉副教授系统介绍了华中农大办学理念和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成果,同时介绍了与美国林肯大学合作的”3.5+2本硕贯通培养计划”—该计划创新性地构建景观规划与生态技术的跨国课程矩阵。

图书馆内的一场演讲,听众就座,演讲者站在讲台旁,旁边有一台显示器。

随后,张炜副教授发表了主题报告《多维度城市绿地量化评估体系构建》,提出了一种“三维绿量时空演变模型”,通过结合L-system算法、体素化(voxelization)技术等方法,对城市冠层高度(CH)、叶面积指数(LAI)等生态参数进行动态可视化。研究团队在襄阳书院田野工作站的实地调研验证了这一模型的适用性,证明其能够有效辅助历史街区绿地的微更新改造。该研究不仅关注城市空间的生态价值,也兼顾了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绿色空间优化策略,为今后的城市景观评估提供了更科学的分析框架。

张炜教授在配有书架和窗户的房间里进行幻灯片演示分享。

博士研究生彭朝晖的报告《重庆老君洞道观声景特征研究》,则将目光投向文化遗产保护的听觉维度。他运用心理声学(Psychoacoustics)分析方法,构建了一套文化遗产声景评价体系,并结合主客观数据耦合分析,揭示了宗教场所特定声音要素(如钟磬频率41.2Hz、环境噪声级≤55dB)对游客心理慰藉度的影响。这一研究引发了在场学者的极大兴趣,关于如何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引入更精细的声环境优化措施,成为自由讨论环节的一个焦点话题。

彭朝晖在讲台旁进行演讲,背后大屏幕显示着题为‘重庆老君洞道观声景特征研究’的演示文稿。

自由讨论:跨学科交汇下的城乡环境思辨

自由讨论环节呈现出高度交叉融合的学术碰撞,城乡环境、历史文化、生态评估等议题交织出一幅多维学术图景。

图书馆内举行的会议,听众就座,演讲者正在发言,周围环绕着书架。

关于绿地量化评估的适用性,讨论围绕其如何适应不同城市环境展开。高密度城市的垂直绿化是否能通过“三维绿量时空演变模型”进行精准量化?如何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使绿地结构优化更具韧性?针对这一议题,讨论涉及遥感监测、生态数据集成等前沿方法,并进一步拓展到“绿地—热岛效应”的动态关系研究。绿地的生态价值不仅限于视觉景观的优化,还在微气候调节和城市健康环境构建中扮演关键角色。

演讲者站在教室前方进行展示,观众正在观看大屏幕内容。

对于文化遗产的声景保护,声音在历史空间中的重要性被重新审视。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多集中于物理结构,而忽视了声音环境的传承。如何在现代城市改造中,既保留原有声景特征,又满足当代使用需求?讨论中提及,声景不仅是文化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能够影响游客的心理感知。一些案例表明,宗教场所的特定频率声响对信众的情绪调节有显著作用,声景保护因此成为文化遗产管理的不可忽视的新维度。

听众在图书馆内参加讲座或会议,背景可见书架环绕。

城市空间与心理健康的交互研究上,讨论延展至空间设计与居民情绪之间的潜在关联。GIS空间分析与心理学数据的融合,能否为城市规划提供新的评估维度?高楼密度、绿地分布、噪声污染等因素如何作用于居民的心理状态?生态设计的核心不应止步于环境优化,更需要在城市空间体验的层面进行深化。未来的研究方向或许需要更加关注人本主义视角,使数据科学、心理学与空间技术的融合,为塑造更健康的城市环境提供决策支持。

这场自由讨论不仅深化了对城乡环境议题的理解,也让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在对话中彼此交融,展现出学术创新的无限可能。

跨学科合作的展望

本次研讨会展示了城乡研究领域的多样性和学术交融的可能性。从绿色空间的数字化建模,到文化遗产的声景分析,再到GIS与心理学的结合,与会者们在交流中不断激发新的研究灵感。通过此次对话,中美两校的学者们不仅加深了相互了解,也为未来可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未来,PCC中心计划进一步推动跨学科交流,促成更多实地合作研究,探索城乡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探讨,更是一次激发创新思维的学术碰撞,为城乡规划、生态设计、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