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C)中国城市研究中心主办
时间:2024年12月05日 下午3:00至4:00 EST
主讲人: 陈红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 导师:宋彦教授
摘要:
大规模的光伏发电因其清洁性和可再生性,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随着光伏项目的迅速增长,土地资源的需求显著增加。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土地用于光伏发电显得尤为关键。然而,目前针对未利用土地用于光伏发电的深入研究仍然较为有限。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中国未利用土地光伏发电的发展潜力,重点分析了选址及其碳减排效益。为实现研究目标,我们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位模型(Ecological Niche Model)和生态效率评估模型(Eco-efficiency Evaluation Model)构建了一个综合评估框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约有157万平方公里的未利用土地适宜用于光伏发电,占全国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77.03%。其中,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一般适宜和强制适宜的土地分别占比8.83%、29.16%、36.15%和25.85%。利用这些未利用土地进行光伏发电可以显著减少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具体而言,如果所有适宜的未利用土地均用于光伏安装,其发电量可达到2020年中国社会总用电量的2.13倍,碳减排潜力高达14.74亿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新疆是光伏发电潜力最大的省份,预计其发电量可达8.78 PWh,碳减排潜力为2.85亿吨。研究还发现,光伏发电潜力与电力需求之间存空间错配。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和辽宁等主要电力消耗省份的未利用土地光伏发电潜力相对较低。相比之下,新疆、吉林、内蒙古、西藏、甘肃和青海六省的光伏发电潜力较高,且远超自身电力需求。本研究为决策者提供了中国未利用地光伏发电的选址方案,为推动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优化跨区域电力传输有望进一步提高光伏部署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