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C)中国城市研究中心-海外行思系列
作者: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城市和区域规划系,联合培养博士生。danielren93@163.com
三角研究园区(RTP: Research Triangle Park)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因地处由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所构成的三角区域的中心地带而得名[1-2](图1)。三角研究园区发展起源于1950年代,当时的北卡罗来纳州政府为应对传统产业衰退和人才外流设立了园区,希望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跟美国东、西两岸产业升级的潮流,进而吸引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增加就业,提振本州经济并促进地区转型发展[2]。截至2022年,三角研究园区已经发展为拥有7000英亩(约2800公顷)土地、6万多名员工和近400家建成(初创)企业的现代化科创园区[3-4]。园区内的企业主要涉及高端制造、生物科技、生命科学、农业科技、环保科技、数据科学、网络安全和金融科技等领域。三角研究园区的活力、创造力和其优越的营商环境帮助北卡罗来纳州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获得“全美最佳商业州”的荣誉。三角研究园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它能够把握时代机遇,不断推动园区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本文尝试从产业—人口—城市三者关系变化的视角对三角研究园区的发展模式进行解读。
1 模式演进
三角研究园区由三角研究基金会(Research Triangle Foundation of North Carolina)负责运营管理。作为三角研究园区的“大管家”,基金会致力于推动产业、大学和政府之间的通力合作,并在1959年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三大使命:一是促进三角研究园区周边大学之间的紧密合作;二是推动大学与业界的产学研融合发展;三是为本州居民创造良好的经济前景[5]。基金会已经带领三角研究园区历经1.0模式的成功发展,目前正在建设2.0模式,同时对3.0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和规划编制。
1.1 RTP 1.0:“产—人—城”模式
在RTP 1.0模式中,产业导入是园区的核心业务,园区仅具备生产性功能,这从园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可以窥见(图2)。在1950年代园区初创之时,园区及其周边地带呈现低密度和蔓延式发展的特征,土地利用较为分散,道路之间的连通性差,经济社会活动也没有明显的中心区域,纵然坐拥三分之一个曼哈顿岛的面积,但土地主要用于支持产业研发和制造,仅有一小部分用于满足园区的公共服务和居住需求。由于人口随着产业布局而流动,城市的服务功能只能在园区外获得,因此职住关系在空间上显著分离——人们依赖私家车完成通勤,白天从周边城市开车到园区上班,傍晚下班后开车回到家中休息。RTP 1.0模式呈现出典型的“产—人—城”发展特征,存在功能单一、社区隔离、通勤距离远和侵害开敞空间等弊端。
1.2 RTP 2.0:“城—人—产”模式
RTP 1.0模式中产业、人口和城市严重割裂,使得基金会意识到,必须对过去半个世纪的发展模式作出改革,推动园区迈入RTP 2.0,以提高园区的活力和竞争力。2015年,基金会宣布投资5000万美元用于园区再开发,兴建公共基础设施、公园等开放空间,并打造一座具备混合功能的园区中心(Park Center)。这项工程具体由以下项目组成(图3)。(1)FRONTIER RTP。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的、富有合作精神的商业社区,旨在为所有的创业者、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创意群体等提供免费的办公空间;(2)BOXYARD RTP。它是一个以集装箱为特色的零售综合体,由餐吧、咖啡吧、美妆店、瑜伽馆、宠物公园和一个设施齐全的活动舞台构成,旨在为园区的工作人员和周边社区成员提供聚会、用餐、交流和放松的空间;(3)HUB RTP。它是基金会致力于打造的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中心,拥有100英亩(约40.5公顷)的面积,规划了超过100万平方英尺(约9.29万m²)的办公和实验空间、275个酒店房间、5万平方英尺(约2.3万m²)的零售空间、16英亩(即6.475公顷)的绿色开敞空间、1200个居住单元和长达20英里的徒步路线,HUB RTP建成后将彻底颠覆三角研究园区“研发工厂”的刻板印象[5]。
在RTP 2.0模式中,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已经开始吸引美国东北地区和加州硅谷地区的人口流入,并带动北卡罗来纳州成为全美人口流入第三大州,为本州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广阔前景。与此同时,园区土地利用开始向高密度、混合利用模式转型,同时尝试通过公共交通将园区与外界连接起来,并注重开发中对环境的保护。基金会将发展重心放在了居住、餐饮、商旅、交通等公共服务功能的建设上,使园区开始具备提供公共服务和设施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人才提供舒适的办公和居住环境,并努力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各类需求,促进园区企业和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呈现出典型的“城—人—产”发展特征。
1.3 RTP 3.0:“人—城—产”模式
美国苹果公司(Apple)已于2021年宣布将在三角研究园区设立其在东海岸地区的首个研发中心,这必将带动大批相关产业和从业人员向园区迁移。同时,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三角研究园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口规模将增加至268万人。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尤其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舒适的办公、居住、游憩、交通体验,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如何在土地高密度利用的同时做到用途和功能的快速、灵活转换,都将成为基金会面临的新挑战。目前,基金会正在积极与企业对接洽谈,编制新的发展规划,不知未来三角研究园区是否能够升格为一个创新驱动的、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一体的新城市样板,为全球创新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模式(图4)。在北卡罗来纳州田园绿洲的诗意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能否催生下一个产业风口,三角研究园区又能否借此成为引领下一轮产业革命的先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2 经验启示
二战后的北卡罗来纳州是一个人均收入低,以烟草、纺织、家具为支柱的种植业和传统制造业州[1-2],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转型发展,现代科技和创新创意正在塑造北卡罗来纳州新的繁荣,而三角研究园区的发展模式演进则是一个经典的缩影。为全面实现现代化发展,中国正努力从要素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型,三角研究园区及其模式演进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1)在创新创意引领增长的当代,大学和研究机构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正是国内不少省份拼命建大学,争设研究机构的原因;(2)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应依据地区的资源禀赋而制定。受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影响,三角研究园区在初创时充分利用其平坦的地形、低密度开发和蔓延式发展的优势,长期将土地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时至今日,三角研究园区的居住成本仍处于较低水平,为不断吸引产业和人口流入奠定了基础;(3)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应把握时代机遇并尊重市场规律。三角研究园区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它抓住了世纪之交信息技术浪潮和生物医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借以实现产业精准定位。同时,当基金会从市场反馈中得知其长期推崇的单一园区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创新创业所需要的交流和协作氛围时,及时调整了规划和战略,实现了从RTP 1.0向RTP 2.0的迭代,并主动对RTP 3.0进行了前瞻探索;(4)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应着眼于长期的使命愿景。自1959年创立之始,基金会就确立了“促进协作、产研融合、造福人民”的使命愿景。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在基金会的官网上看到这三大使命愿景,我想这也正是基金会能够抵御土地出让收益的诱惑,而将其不断注入园区新的开发与建设的重要原因。UPI
参考文献
[1] LINK A N, SCOTT J T. The growth of Research Triangle Park[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3, 20(2): 167-175.
[2] 段瑜, 马赤宇. 美国三角研究园区发展与规划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4): 105-109.
[3] The Research Triangle Regional Partnership. North Carolina’s Research Triangle 2022 Regional Report[R/OL]. [2023-11-01]. https://www.researchtriangle.org/the-triangle/.
[4] ROHE W M. The Research Triangle: from tobacco road to global prominence[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1.
[5] Research Triangle Foundation of North Carolina. RTP: past-present-future[R]. 2023.